当前位置: 滚动 > >正文

冲刺新能源赛道,西安一季度GDP增速领跑24座万亿城市

来源:北京商报官方账号    时间:2023-05-09 23:18:17

随着泉州日前公布一季度GDP,24座万亿城市一季度成绩全部揭晓。其中,西安一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834.11亿元,同比增长7.6%,增速超过北上广,位居全国第一。凭借爆火全网的大唐不夜城出圈之后,西安再次引发关注。

业内分析指出,西安一季度GDP增速的出圈,与其背后新能源相关产业的拉动密不可分。在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的背景之下,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多个城市经济发展的支点。

西安居首,泉州垫底


(相关资料图)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84997亿元,同比增长4.5%。

24座万亿城市中,一季度GDP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4.5%的城市有12个,分别为深圳、重庆、成都、杭州、南京、天津、青岛、无锡、郑州、济南、西安和合肥。与全国水平齐平的有2个,分别为武汉和宁波。低于全国平均增速的10个,分别为上海、北京、广州、苏州、长沙、佛山、南通、泉州、福州和东莞。

值得注意的是,本轮24座城市中,泉州成为唯一负增长的万亿城市,一季度GDP为2543.02亿元,增速-1.8%。从目前披露的信息来看,泉州这座“工业十强”城市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10.4%,是“万亿俱乐部”成员中降幅最多的一个。

对此,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耀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泉州一季度数据并非季节性、周期性的偶发现象,它其实是暴露了泉州面临的主要问题。“进入数字经济时代,传统产业必须加快转型步伐和转型力度,加快适应消费市场的变化,如果按照传统方式继续走下去,后劲会非常不足。”

与泉州的失意相比,西安可谓春风得意。西安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西安GDP 2834.1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6%,在成为24座万亿城市GDP增速第一名的同时,也超过了国家定下的全年5%的目标增速。分产业看,一季度西安第一产业增加值32.4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928.04亿元,增长9.9%;第三产业增加值1873.67亿元,增长6.6%。

新能源车1/8产能来自西安

谈及西安一季度一枝独秀的GDP增速原因,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表示,西安近几年产业转型加速度,市场转化高质量,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一方面,是注重新能源、新技术、新项目的引进和推广,生产效率提高,产业结构优化。另一方面,是创新引领力度加大,在电子信息、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产业链供应链逐渐完整,产品附加值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

具体到拉动西安GDP的细分行业,新能源相关产业是不得不提的一项。《2022年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显示,西安新能源产业集聚度综合指数75.4,位居第15名。

一季度,西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6%,六大支柱产业总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1.1%,同比增长19.8%。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高达62.8%,占全国的13.8%。也就是说,全国差不多每生产8辆新能源汽车,就有一辆来自西安。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西安新能源汽车产量一举突破百万大关,跃升至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第一城。

在对新能源相关产业的支持上,西安也屡下重金。就在今年4月19日,西安市政府印发《西安市工业倍增引导基金设立方案》,设立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的市级政府投资基金,基金总规模100亿元,将重点支持六大支柱产业,最终推动形成总规模不低于1000亿元的重点产业基金集群。这六大支柱产业便是包含新能源在内的电子信息、汽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食品和生物医药。

新能源成地方经济新动能

在宋向清看来,西安的经济增速高并非偶然,由于西安经济增长的源动力主要来自这些创新型产业和项目,市场空间大、发展潜力大、盈利能力强,且已经基本形成良性循环,因此西安经济增长速度具有可持续性。

“西安发展新能源汽车具有全产业链和供应链支撑,龙头企业尤其是整车制造企业引领,且已经形成产业集群,市场先发效应突出。”宋向清进一步分析道,西安建立了以比亚迪等车企为代表的整车装配、电池研发和生产、电机和电控等技术应用的汽车生产体系,区域新能源汽车竞争力已经得到整合,因此在乘用车、商用车、电机、动力电池、汽车金融、轨道交通等形成了互补互惠、互联互融的较为完整的产业发展格局。

事实上,在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浪潮之下,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多个城市经济发展的支点。除西安之外,24座万亿之城里,一季度跑赢全国全年GDP 5%目标增速的城市还有深圳、成都、南京、天津和郑州,这些城市在《2022年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中的排名也不低,分别位居第1、9、6、11、25名,这些城市在新能源相关产业也有所布局。可以预见的是,新能源已经逐步开始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引导性行业之一。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我国力争实现碳中和、碳达峰背景下,各行各业都在向低碳方向转型发展,高投入带来高产出,新能源产业今后很有可能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北京商报记者 方彬楠 陆珊珊/文 新华社/图

X 关闭

精心推荐

Copyright ©  2015-2022 欧洲建筑工程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23   联系邮箱: 58 55 97 3@qq.com